~~~~~~News~~~~~~
Report

滴水不漏,雲科大 IRIS 開發檢測隧道滲水瑕疵技術,精準定位
(科技新報 https://technews.tw/2020/10/07/yuntech-iris/)
隧道長期滲漏水會嚴重危害到結構安全,造成通行車輛極大的隱患。如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以下簡稱 IRIS) 專家林建州副教授團隊在隧道瑕疵檢測上做出突破,研發關鍵技術「基於隧道點雲資訊瑕疵檢測」,即時提供滲漏水警示並運用隧道點雲資訊找出瑕疵位置,能有效降低隧道維護後勤人力、減少資源的浪費。
隧道瑕疵精準定位,如透視般的全面掃瞄
台灣地形多山,為了交通方便及經濟發展,開鑿許多隧道,數量累計至少有 8 百多座,其中如捷運及地下化工程等,維修檢測已成為重大負擔,近年來,如雪山隧道等著名工程均發生裂縫及漏水現象,令民眾相當憂心。
林建州副教授團隊所開發的「基於隧道點雲資訊瑕疵檢測」技術,以光學影像檢測為基礎,融入點雲(point cloud)及多項智慧辨識關鍵技術,以 3D 雷射掃描抓點定位,即使在無光源的環境下也能安全作業及讀取隧道內的環境結構,透過專業研究團隊的程式開發,其檢測成效比一般的隧道瑕疵檢測設備更快速、更全面、更廣泛、更正確。而國內目前只有雲科大林建州副教授的團隊在專研並精進此項技術,可謂先驅。林建州副教授表示技術中使用的點雲以能大範圍掃描的光達 LiDAR 分析其回傳的反射波及強度訊號形成電腦視覺,用點抓取三維座標讀取隨道內的地形環境和深度,顯示出隧道內的材質影像、色彩資訊,並自動標示滲水異常區域,能有效快速的判別隧道瑕疵,找出隧道漏水區域。該技術的演算法也十分獨特,使用了塊狀的分割式檢測,將隧道曲面分割成更微小面塊,檢測精度高且仔細,IRIS 團隊表示該技術已克服光達裝置檢測距離越遠,標點越不準確的缺點,不僅能掃描更加廣域的範圍,還可減少測繪隧道影像所需的次數,並加快作業時間。目前政府單位也正積極探索光達在測繪空間上的應用,以更好的維護國土安全,林建州副教授的研究至為關鍵,移除距離與角度的誤差值校正讓演算法令既有的隧道檢測技術提高到更高層次。